【學輔講座】「疼愛關係」-親密關係暴力樣態與應對方式
法律學院-10/03 19:00~21:00-法律學院霖澤館1304室
翁鈺清社工師(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暴力防制組)、社工系學會學術部、法律系學會
※參與人員:講師 1 人、學生 25 人、工作人員 7 人;共 33 人
※海報

※照片


※報導
文:黃綺緯、王培根
講座之初,講者介紹各種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型態,除了肢體、精神以及性方面的暴力模式以外,還有比較常被忽略的操控暴力。操控暴力指的是在雙方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,相對人可能透過定位追蹤、金錢控管、行程監控的方式讓被害者產生壓力。進一步可能形成高壓控管的狀態,使對方處在低價值感、低社交網絡和缺乏支持的情境,而綁縛於這段過於疼痛的關係。
過程中,講師提到了主流社會常討論的受暴迷思-為何離不開受暴關係?透過一段描繪精神暴力經驗的影片,講師邀請參與同學分組討論「被害者可能遇到的狀況或承受哪些壓力「。收集同學們的想法,包含被害人的社交圈已經被隔絕、相對人在外營造的形象非常良好,導致受害人向外求援時缺乏支持網絡或不受信任。關係互動上,相對人對被害人貶抑的言行已使其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與價值感,認為自己沒辦法,也沒有能力脫離這段關係。另一方面,社會既有價值觀的影響(如對於母職的期待、主流社會對不同性別離開關係的態度差異等等);延伸到可能因顧慮子女年幼、自身經濟未獨立等條件而使被害人無法承擔這些壓力或結果,而選擇繼續承受相對人的暴力。瓶
最後,講師提到如果自身或身旁朋友遇到相關情況可如何因應。衝突當下,最重要的是應盡快離開衝突現場,避免情緒激化,產生更大的危險,並可以撥打110、113通報或找信任的親友尋求協助。衝突後,可以尋找學校的資源管道(如心輔中心及學輔中心)的幫忙,也可以和信任的師長聊聊;若有通報在案則可有校外家暴防制的資源陪同連結諮商、法律諮詢或緊急庇護。司法層面則提供另一道防護,透過家庭暴力防制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等規範建制相對人處遇計畫、保護令等措施,以回應相對人和被害人的需求。而回到關係中的自我,我們可以嘗試思考自己在關係中的角色與界線,並相信自己其實是很棒的!適時肯定自己的價值與努力。於此艱難時刻,獨自一個人面對一切是辛苦的,建議可以嘗試尋求外部資源。因為內在自我那股下定決心「脫離會疼的愛」,需要非常大的勇氣,親友和社區鄰里的支持亦無可取代。願幾經摸索,每個人都能尋得一段讓自己可以舒服、而非疼痛的關係。
※簡報詳見下方相關檔案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