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臺大學輔中心

學生圖鑑:多元入學管道-學生生命經驗分享

【展覽緣起】

       今年三月,一群由社工系方案設計與評估課程的學生所組成的團隊,自信地展現團隊的策展計畫給學輔中心。這份以呈現「多元生命故事」為主軸,促進「校園多元群體、背景者相互理解」的方案,與學輔中心希望回應的學生多元交織處境、提升校園共融和安輔適應議題的宗旨十分貼近。因此,將近兩個月的時間,學輔中心支持學生從無到有順利開展。誠摯邀請您花幾分鐘的時間,一起來了解這些參與展覽的學生們想與您分享的內容。

下文將由團隊成員為您介紹本次展覽。

 

【關於展覽】

這是一系列關於透過不同入學管道入學同學的生命經驗故事。團隊的夥伴們蒐集了12位來自不同入學管道同學的生命經驗,嘗試用最純粹的方式展現人的生活百態和多元樣貌。

 

這些生命經驗造就了他/她所選擇的入學管道,也因為他/她所選擇的入學管道造就了如今的模樣,而這些模樣就像是圖鑑一般,沒有一模一樣的,更沒有優劣勝負。

 

打個比方來說,就好比你問我:「哪家店的滷肉飯最好吃?」

我想你我的答案十之八九會是:「我家巷口的最好吃。」

 

這些巷口美食,可能不是特別好吃,也可能非常不起眼,就只因為它恰巧存在於你我的生活圈裡,造就了它在你我心中對於滷肉飯的象徵,而這些滷肉飯店(或是麵店、小吃店......)沒有輸贏,但卻成就了台灣成為滷肉飯王國,擁有不同門派、不同味道的滷肉飯。

 

所以,不同入學管道就是滷肉飯,它有多元又不同的衷旨和意涵,將每一位獨特的同學匯集到了台灣大學,讓大學成為了一個擁有不同特質、不同價值觀、不同文化學生的聚集地,而這些使校園豐富多樣的推手,或許就是坐在你身旁的同學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目前實體展覽的階段已告一段落,但我們將策展的資料轉為數位型式留存,希望一一的訴說出12位來自不同入學管道同學的生命經驗。

錯過5/17-5/26實體展覽的話,再度邀請你翻開台大學生的圖鑑,一窺圖鑑裡的秘密。


在這裡,你將看到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,在某些時候,可能會與你的生命經驗雷同而讓你感到共感;在某些時候,可能會看見那些與你生命截然不同、也未曾想過的故事,這些故事的主人翁正在用他們的方式盡心盡力的過著生活。


如果不知道可以先從哪則生命故事開始讀起,歡迎試試看我們準備的小小測驗!

數位展覽文章典藏區:
Medium:https://medium.com/@b09305011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大學學輔中心、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、國立臺灣大學方案設計與評估第三小組

策展成員:江婉瑄、呂岱恩、沈倢瑩、林郁軒、林頤劭、程鈺欣、羅啓綸(按姓氏筆劃排序)

指導者:王培根、楊培珊

***本展覽以「個人經驗與故事」的方式呈現,一方面盡可能保留分享者原本的想法和詮釋,另一方面也提醒觀展者,這些分享出來的經驗並非代表或等同於該入學管道全體學生的狀態,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交織而獨特的。期待觀展後你能發現每位分享者雖然多樣、卻又與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此貼近,也能嘗試在校園生活中好好認識每位身旁的過客。
 

線上展覽目錄

 

▎你知道臺大有幾種入學管道嗎?

雖然繁星、學測、分科是目前最常見的升學方式,
但其實還有透過從小累積特殊經歷申請的特殊選才、
參與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榮獲佳績的奧林匹亞保送、
在國際或全國性運動賽事上獲得佳績的運動績優甄試、
為了培育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在地醫事人員的醫學公費生甄試、
為了協助學生適性發展的四技二專,
以及為了追求平等的身心障礙特考、希望入學及原住民外加名額,
還有轉學考,以及外籍生所適用的申請、分發管道。


臺大校園匯聚了來自各方,形形色色的人,而他們也將一個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帶了進來,
有的故事因為能夠引起眾人的共鳴,在透過一次次地訴說與傾聽,成為了我們對臺大的印象。


也有的故事因為無法被多數人理解,因而被隱藏、掩蓋,逐漸從大家的生活中消失...
然而,有幸被大家看見的故事,並不是臺大的唯一面貌,
那些沒有被看見的故事,也並不代表不存在,或是不值得存在,
因此,邀請大家,一起練習傾聽這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。

 

【個人申請 --- 小狐狸的故事 ➚ 】

妳對大學生活有什麼樣的期待呢?

期待整個環境的自由度會比較高。其實高中按表操課的生活對我來說壓力滿大的,
不是體力上的疲憊,而是周而復始地過著制式化的生活。
許多人似乎都覺得高中只是奔向大學的一個過程,因而被升學的焦慮綁架,
將心力放在讀書、考試,以爭取好成績為目標,
但是卻幾乎沒有空間去想自己想要往哪裡前進,
以及「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情」與「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」之間的關聯,
正是這樣的環境讓我陷入一種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狀態。

 

對你來說「個人申請」這個入學管道的意義是什麼?

「記錄自己的探索過程,以及釐清自己為何選擇出現在這裡」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。
似乎很多人都認為應該要鎖定一個科系為目標再去蒐集相關的經驗,
但是其實也可以是紀錄自己從不相關的領域一路摸索過來的路程。

 

【希望入學 --- 阿齊的故事 ➚ 】

平常的時間分配?

除了上課外就運動及打工,其中一個是在校內打工,
每個月30小時(一個禮拜大概8-9小時),
看行政人員要求做什麼事情,校外打工是負責洗碗關門,
每天晚上9:30開始,快的話一個小時就可以做完,
目前,他主要的壓力來源是考試跟報告,
「我會覺得說我才修18學分,感覺就已經很累了,
同學可以修到23、25學分,然後又是修那種很重的課,
這種落差到底是不是我沒有調適好嗎?還是真的是他們太厲害?」。

 

校園適應狀況如何呢?

「他覺得自己其實有被臺大接納,順利融入其中,
並沒有被特別區分出來,只是剛入學時大家可能沒話題,
才會拿學測、指考成績來討論罷了。
「其實相處久了,大家根本就不太在乎,
會拿這個東西出來吵的人,就只有一些特別在乎的人吧!」

 

【四技二專甄選入學 --- Mu同學的故事 ➚ 】

為什麼會這麼想要出來闖一闖呢?

臺灣的教育體制希望大家高中就要決定好一生的志業,
然而我從小接觸的教育機構基本上是沒有提供管道,
都是讓我們自己去找,所以我們對各科系沒什麼了解,
這是我的環境,所以我會覺得自己的眼光很狹隘,
所以我想出來走走看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。

 

對於不了解這個升學管道的人,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?

很多人都覺得進來臺大的人都要很強,具備某種實力,
這個管道雖然相對輕鬆一點,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努力過。
不論是高職生或是高中生,不用特別對他們有什麼偏見,
他們也是為了學習,為了自己的夢想所以上來的,
甚至他們可能比你還努力。他們願意上來這邊就已經是很大的嘗試了!

 

【身心障礙特考 --- 雪人的故事 ➚ 】

大學生生活中是否遇到什麼困境?

雪人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滿順遂的,主要的困難是在環境上,
大二時去修了oo系的課,把課表傳給資源中心輔導老師後,
老師說oo系的課沒有電梯,問她要不要退選?她就乖乖退選了,
現在回想起來,她覺得很後悔,表示自己當時太菜了。
「這是受教權,這是一個社會排除啊。」

 

身心障礙特考的劣勢?

他認為就是心理壓力,就算學業成績表現不錯,
他還是會覺得自己沒有人家厲害,且媽媽對外都還是宣稱他在私校讀書,
所以他考研究所時才會那麼焦慮,希望透過考試去證明自己。
「其他人也會覺得你就靠加分,但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加到分啊,
就大家其實沒有很了解。」

 

【聯合分發 --- 貓咪的故事 ➚ 】

學校提供僑生的相關規範與服務,你覺得如何?

「有的僑生可以講中文耶,應該和臺灣人沒差別,
可以講中文那是不是可以用臺灣的標準去套入僑生。」

貓咪是一位透過聯合分發管道入學的僑生,被認為是僑生的貓咪,
認為僑生中,有著許多的差異,但是在面對校園中諸多的體系中,
感到被一視同仁的對待,缺少了多元性,更不能滿足群體中不同的需求。

從入學對於僑生體系感到複雜與疑惑,再到求學路上與不同的同學產生不同見解,
甚至是價值觀念的差異,貓咪選擇抱持著嘗試、理解的態度,找出每一個人、
事、物獨特的脈絡並且尊重多元和差異的存在,縱使在某些時刻,
會因為對於體制的不熟悉、或是價值觀念落差太大而感到低潮與疲憊,
卻也仍然在這些低潮與疲憊中,找到向前行的方法,
更在這其中一步步的堅持著自己的價值與認同。

 

在大學生生活中,覺得最驕傲的事是什麼?

「應該是...好像沒有什麼,還沒來得及做,可能之後有。」

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,雖然沒能說出令自己感到驕傲的事,
但是卻也帶來對於未來的想望與期待的說出:
「可能之後有。」正是他長出屬於自己獨特模樣的證明。

 

【原住民族外加名額 --- Adu'的故事 ➚ 】

你怎麼渡過歧視跟認同困境的?

「就算他們怎麼講,也沒辦法改變我的血統,後來朋友跟我都安慰自己要堅強一點,
我就想到國外的毛利人,他們很以自己的文化為傲,也會在IG滑到他們發自己的傳統舞蹈或文化,
我就覺得有什麼好以這個為恥的,他們可以,為什麼台灣的原住民不行?」
高中時期遭遇同學的歧視攻擊,曾讓Adu'開始討厭自己的原住民身分,
還好,在朋友、自己和毛利人(?)的努力下,
現在的Adu'多數時間已經能以自己的文化和身分為榮,
也開心於比別人多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文化背景。

 

入學之前覺得臺大是什麼樣的地方呢?

「覺得大家都很猛,每個人可能看起來都焦頭爛額的樣子,
同學和同學之間好像都比較不會交流,
像是『誒你等一下要去哪裡吃飯』、『不行我要去讀書了』那種。」
抱著同學都很認真的想像,Adu'感到又壓力又期待,
一方面擔心自己被天擇掉,另一方面,習慣從生活周遭尋找role model的她,
又很期待能藉由效仿同學的優點,得到許多成長的機會...

 

【特殊選才 --- Yu的故事 ➚ 】

技職體系到臺大生生傳的旅程...

國中超修高中生物,憑技優保送進入高職,
Yu早早就累積專題製作、農會實習、技藝競賽等多項經歷,
在技職體系的農業領域一枝獨秀。
但在準備技藝競賽的過程中,Yu意識到自己的興趣不在作物栽培,
而在農業推廣、教育,於是鎖定臺大生傳系為第一志願。
然而,身為高職生的Yu,幾乎不可能透過學測、指考管道入學。
幸好,生傳系開有特殊選才管道,讓Yu豐富的競賽、實習、專題經歷得以發揮。

 

你覺得特殊選才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?

特殊選才鼓勵提前探索專業領域,讓足夠幸運、確定未來志向的人,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鑽研。
但從小就在專業領域有著超齡表現,加上旁人與自己的期待,造就Yu有著專業領域內「必須優秀」的心理壓力。
「自己領域的成果,一直受到大家的稱讚或鼓勵時,
會更積極的想做這件事。但很多特選生會放掉他們的一切去做這件事,
會沒有退路、捨棄可以生活的時間。」

 

【海外高中推薦入學 --- 老虎的故事 ➚ 】

在大學生涯裡,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?

在老虎升大學的那年,海外高中推薦入學正好剛開始施行,
制度與體系不如今日的完善,靠著自己搜尋資源,通過申請,來到臺大。
這是老虎第一次來到臺灣,在他的大學生涯中,曾面臨許多困境,
生活適應、文化差異、升學制度、人際網絡、經濟支持、課業壓力……,
這些困境並非迎刃而解,而是透過更多的努力來回應。
老虎也運用自身經歷,開始倡導僑生權益,嘗試創造一個友善的大學城給初來乍到的僑生同學。

 

我在教室裡追尋知識,也在這個世界追求生而為人的權益...

勇於為群體發聲並促進溝通的老虎,於校外致力於平權運動。
對他而言,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穫,他也在權益倡導中有了更多的省思:
「雖然一樣是外國同學,但也有分僑生、陸生、港澳生,
其實大家入學管道種類繁多,但我覺得進入臺大之後,
大家可以認識到每個人背後的故事都很不同,可以分別去認識。」

 

【陸生聯招 --- 小圓的故事 ➚ 】

生活中的困擾?

「我在臺灣跟別人討論政治時會想很多,我會在腦袋裡面把要講的話re一遍,
擔心這句話會不會被別人覺得大陸人怎麼這麼玻璃心,或者說,
我在這邊說話大家就會覺得既然你這麼想,那大陸人都這麼想。
我在講話時候也會盡量避免大陸用語、捲舌音和兒化音,
我會刻意去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,但是很累,
因為你只要在臺灣一天,你講話的方式就要是這樣的。」
文化、政治與語言上的差異,
讓小圓連最日常的談話,都開始感到壓力...

 

你會想對不了解陸生的人說什麼?

當問起這個問題時,小圓回憶起在臺灣的這幾年間,
接二連三地遇到香港反送中、疫情等事件,
大家罵著大陸政府的同時,往往也容易將大陸人民牽扯進去。
想著想著,她答道:
「我覺得不是學生之間的問題,是政府的問題延伸到我們身上,
但是如果可以許一個願望的話,我希望可以把我跟政府分開。」

 

【繁星入學 --- John的故事 ➚ 】

從太平洋畔到霖澤館前的蜿蜒升學路

「我幼稚園的時候就在日記上寫我要讀臺大法律」從小立定志向的 John,
從國中就開始準備進入法律系。然而,John身為重度肢體障礙者,
加上生長在偏鄉,擔心缺少校外活動參與又有外顯障礙的自己面試不利。
且臺大法律系並沒有開出肢體障礙的名額,無法透過身心障礙甄試入學,
讓 John 最後選擇以成績定生死的繁星管道進入臺大。

 

障礙的不是人,而是環境

順利入學後,John 同時修習法律系、政治系、教程的課業,
在此同時,還維持社團參與、打工、社交等生活面向,
過著極為充實的校園生活。雖然入學後也遭遇來自人的歧視,
以及無障礙空間的不友善,在環境中設下各種障礙,
John 始終積極面對,並擔任特教學代提案改善臺大的無障礙空間。

 

【轉學考 --- Alv的故事 ➚ 】

入學前的期待?

Alv 說通常不太會有人會瞧不起轉學生,因為他們不是書卷獎就是前十名,
但是他那屆轉學考改成書審,入學前Dcard上面就已經有許多負面評論,
當他入學後參與轉學生聯誼會認識其他轉學生,
發現他們總會想要強調自己其實不需要靠書審,也可以考進臺大,
甚至表示改書審讓他們更擔心,覺得考試比較有把握等...
入學前,Alv 說自己完全沒有期待,反而都是擔心。

 

目前的交友狀況?

大三這年,雖然仍沒有很多人際互動,但因為有些課程持續一整年,
他開始跟同組的組員變得比較熟悉,但還沒有到會一起約出去吃飯的交情。
「畢竟晚人家好幾年,我想要更全心全意投入在這門學科上,所以我可能也必須犧牲掉人際...」
追蹤他的社群的好友都是原校同學,
所以他的限時動態不會出現任何一個象徵臺大的東西...
「我不想讓他們有一種感覺是,我被那邊趕走,卻比你們到了一個更好的地方。」
他害怕自己如果認同臺大,開始在社群上出現一些臺大的東西,
會影響跟原校朋友的聯繫。

 

【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公費生 --- 水豚的故事 ➚ 】

會想轉換跑道嗎?

「我很喜歡我現在的科系、很喜歡我現在做的事情...
我覺得不同的薪水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,
沒有必要一定要為了追求更高的薪資而轉換跑道。
對我來說我現在轉換跑道是為了薪水,
不是因為我自己真的很喜歡這件事情。
我也會告訴爸爸我不想轉跑道,但是我會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。」
背負著承擔家業的期待,水豚還是選擇勇敢為自己而活。

 

返鄉是自己希望的個人規劃嗎?

「我雖然選擇用這個管道入學,但我其實蠻煩惱的...
我並不是那麼想走長照,但回澎湖有很高機率需要在長照領域服務,
且未來我想要服務運動員,我會擔心澎湖在這方面較無發展的潛力,
因此計劃在四年期滿後回臺。
我擔心自己返鄉四年下來...技術是否會退步?回臺後的競爭力?」
醫事計畫的保障雖然成功幫助水豚就學,但回鄉服務的規定,
仍讓其在職業選擇上無法完全擇己所愛,也對未來有些擔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