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NTUCSW

Boiler Room

 學輔中心鍋爐廳(原舊醱酵實驗工廠鍋爐室)

煙囪攀滿藤蔓,白漆的現代水泥牆室內,安放著紅磚砌成的巨型鍋爐,其鐵製金屬的結構附件,遺留歲月斑斑的寫實鑿刻。乍看下,或有年代錯置的格格不入,卻珍藏了一段重生的故事。

日治時期,在殖民計畫經濟發展之下,蔗糖的製作成為農工業發展的重要導向之一。製糖以蒸汽作為動力,故當時常見數十公尺高的煙囪,其中「鍋爐室」乃糖廠的重要心臟。鍋爐室常藉由甘蔗渣的燃燒熱量,作為加熱蒸發罐與推動渦輪發電之用。燃燒的熱空氣,隨著煙囪裊裊飄升,高聳煙囪即成為舊時糖廠的象徵。

昭和六年(西元1931年)農藝化學科醱酵實驗工廠的煙囪竣工,近20公尺的它,聳立於校園中格外醒目。當時的農藝化學科設有製糖化學、釀造學等講座,分別由濱口榮次郎與馬場為二擔任講座教授。本鍋爐室為馬場為二教授主持的釀造學講座所管理。

馬場為二教授曾於1943年成功從臺南生產的玉蜀黍中分離出「馬場菌」,將蔗渣(主要成份為蔗糖C12H22O11)經過醱酵作用直接生成丙酮和丁醇,成為航空燃料的替代品,舒緩二戰時期臺灣遭遇的能源危機。專精於製糖化學研究的濱口榮次郎教授,則將其研發成果交付製糖會社運用,使得臺灣製糖技術得以持續進步。

二戰結束後,國民政府將「臺北帝國大學」接收改制為「國立臺灣大學」,鍋爐室曾為農化學系部分實驗課繼續使用,後因系所空間重新分配調整,而逐漸荒廢閒置。直至2021年,學務處決定重新思考空間使用,並賦予「鍋爐」嶄新的生命意涵。經詳細規劃討論,學務處以「鍋爐」為核心,隨之活化周圍場域,整理成新的校園空間,以為「學輔中心」辦公場域。「鍋爐」旁亦有採光通明的會議休憩區,可供專員和學生們談心交流。

製糖始於「發酵」,其蘊含「醞釀」與「熟成」,而「蔗糖」代表植物將太陽能轉換為「甜美」的化學能。這與「學輔中心」辦公空間從發想、規劃、裝潢到驗收的過程是相呼應的;我們期盼,蔗糖的甜蜜,成為全校學生共享的果實。

為了能細細品味鍋爐廳,經過學務團隊的努力和用心,在緊鄰空間設計出嶄新卻又復古的類咖啡廳空間。

平時做為學輔專員討論學生輔導議題的空間,也開放校內單位借用。

M45號建築之鍋爐、茶水間空間借用管理要點

111年8月4日學輔中心組會通過

一、宗旨:學輔中心(以下簡稱本中心)為維護管理鍋爐、茶水間等空間之使用,特訂定本要點。

二、範圍及用途:鍋爐、茶水間包括空間及桌椅使用;在不影響行政辦公下,校內單位得於上班時間內借用本區域,作為鍋爐導覽、小型會議使用,一次借用不超過3小時。

三、借用程序:於借用日一週前填具空間借用申請表、活動用途向本中心提出申請,經本中心同意並於借用日當日領取臨時出入證後,始得使用;若有需緊急借用之必要,得另案討論。

四、不予同意或終止借用之情事:

(一)單位不符合:非校內單位、擅自將借用空間轉予他人使用、曾被終止借用而不立即停止或違反借用規定者,被本中心列為拒絕借用名單者。

(二)干擾辦公:活動音量或器材影響行政辦公經勸導未改善。

(三)內容不符合:所辦理之活動與原申請活動內容不符者。

(四)內容不適宜:商業性活動(金錢、買賣交易等)、政治性活動。

(五)內容不法行為:有安全顧慮、違反法令行為、公共秩序、善良風俗或本校相關規定者。

(六)破壞公物:蓄意破壞公物者、使用電量過大儀器恐造成用電設備損壞之疑慮者。

五、借用單位應遵守下列事項,違反者將被列為拒絕借用名單:

(一)妥善維護設備:若因使用不當造成毀損者,應負損壞賠償之責。設備若於使用前即已產生瑕疵或毀損者,應即告知本中心處理。若因疏於告知而繼續使用致損害發生或擴大者,應負賠償或修復之責。

(二)海報張貼:海報請使用無殘膠之膠帶貼於玻璃面,有損壞表面、牆面之處者請勿張貼,造成表面、牆面損壞者,應負責賠償或修復之責。

(三)電源線路:禁止變動原有設備及擅接或改變電源線路,亦不得使用高瓦數設備、超載使用電器設備,如有損壞,應負賠償或修復之責。

(四)恢復原狀:活動結束後2小時內應恢復空間原貌,若有垃圾或廢棄物應清理完畢。

六、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,悉依相關法令及本校其他規定辦理。

七、本要點經本中心組會通過,自發布日施行。